您好,欢迎光临5睡 ♩ 三二一睡眠科技有限公司 ♩ 18923845781!

全国服务热线:

189-2939-4181

新闻动态

我们珍借每一次合作的机会,竭尽全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圆桌论坛:医院在社交媒体平台做科普的公共意义

发布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2-02 阅读次数:1666

11月1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作为独家学术支持的2022【界面大健康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在界面新闻健康频道记者黄华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副书记闵建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宣传处长朱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傅丽丽、和睦家医疗上海地区市场及销售总监邱智杰参与了主题为《医院在社交媒体平台做科普的公共意义》的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实录:

黄华:各位好,再次感谢大家莅临我们的论坛,并且愿意在下午的时间跟我们做圆桌分享。我们即将要讨论的话题是医疗机构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科普工作的公共意义。首先,我想请各位嘉宾用一两句话的形式简单来介绍一下自己。

闵建颖:各位听众、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闵建颖。在我的职场生涯当中,应该说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大概在二十五六年前就开始做医学科普。那个时候,主要是写一些“豆腐干”的文章,发表在报纸媒体上。现如今,我们有那么多的渠道可以做科普。我今天有幸来参加这个活动,因为我们确实赶上了做健康科普的好时代,我非常愿意在这里跟大家做分享,谢谢!

朱凡:大家好,我是瑞金医院的朱凡。其实原来我是一名麻醉科医生,改做宣传或者说兼职来做宣传也是因为科普。自己在做小医生的时候,还曾经兼职做过《青年报》记者。记得当年写的第一篇科普是仁济医院五官科王家栋主任的科普,因为我曾经是在仁济医院实习的所以比较熟悉,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热爱医学科普,也走上了医院宣传的征程,也非常愿意跟大家分享我这些年的一些感悟。谢谢!

傅丽丽:大家好,我叫傅丽丽,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之前是一名护士长,在十年前转岗成了一名医务社工。在我之前的护理工作当中发现有很多的病人,他们遇到了很多用医学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有的病人不配合治疗,也有的病人因为家庭贫困放弃了治疗,很多心理和社会的问题会影响医疗延续性的治疗和服务。所以在成为一名医务社工以后,我们更关注病人的需求,用病人能够理解的语言,用病人能够接纳的科普形式,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恢复健康。今天很高兴能够和各位嘉宾一起来探讨健康科普在全人类健康当中的作用,谢谢。

邱智杰: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和睦家医院的邱智杰,我负责和睦家上海地区的市场跟销售工作。可能大家觉得有点奇怪,怎么做市场、销售的来聊医疗科普?在我们私立医疗里面,把医疗科普这个职能规划在市场部的下面。在公立医院大家知道有宣传科,在私立医院绝大部分的企业划分在市场部。我们医院有个专门的团队,专门做内容创意、科普策划,产出很好的健康板块的内容。今天也荣幸来到这里,跟沪上非常知名的几家大医院一起学习、交流。

黄华:太好了,看来我们台上的嘉宾阵容很丰富,有医生、护士,还有做创意策划的业内人士,再次欢迎各位。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此次讨论的背景。我们看到,疫情三年以来,公众对于医疗科普信息的需求是在增加的。我们的网络上有大量的对于疾病、传染病、病毒检测、疫苗这些问题的检索。由此,也就产生了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话题,也就是,医疗科普的现状是什么样子?是不是一个足够健康的状态?或者说,它可能存在一些什么问题?以及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闵建颖:我先抛砖引玉,回答第一个问题。我刚才说了,现在是做科普最好的时代。我先讲一个小故事,在1994-1995年的时候,当时我还在瑞金医院工作。不知道大家当时有没有印象,之前我们胆囊、腹部的手术都是剖腹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大概是在1993-1994年,有一位在腹腔镜手术领域算得上是开山鼻祖的人物,就是瑞金医院的郑民华教授。当时我写了很多相关的科普小文章。有一次我到食堂买午饭,门口的一个老护士长抓住我就说“你闯祸了,今天郑医生停诊了。”我说,“停诊跟我有什么关系?”她说,“你在《劳动报》上是不是写了一篇文章说他是礼拜三上午开门诊?”我说对。“但是今天好几个病人拿着报纸来找他看病,跑到我们预检挂号的地方吵,说你们报纸上写的明明就是今天出门诊,老远来没有挂上。”当时,护士长批评了我,但是我心里挺开心——我写的“豆腐干”一样的文章真的有人看,不仅有人看,我们的病人还以此为依据找对了方向来就医。从那一刻起,我就觉得我们的(科普)工作很有价值,否则大家觉得做跟不做没有区别,又或者是仅仅为了做科普而做科普。

在之后的20多年,我也离开过医院的宣传岗位,来到上海交大医学院做宣传工作。再回到医院工作时,我觉得医院的宣传工作,更大的责任是把我们真正好的、专业的、科学的医学知识及健康的知识传递给大众。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对于科普工作来说特别好,一是有民众的需求。最新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检测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过去十年当中增长的特别快,2012年是8.8%,现在是25.4%,从这个数字也可以看出民众对健康知识普及的渴望是很大的。需求很大,所以我们有这个市场去做,我们也应该做。

第二,我觉得国家也有这个要求。无论是我们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还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都提出了守护人民健康的要求,对于我们医生、护士、医院来说,就要做得更好。

第三,医护人员也是有一定的动力。最近,上海市发布了本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将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所以我们的医务人员就有动力了。但是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如果一个外科医生不会开刀,只会写文章、做短视频,大家会觉得这个人没什么真才实料,只会耍耍嘴皮子,动动笔杆子,不适合做外科医生,但是今后这个现象可能就会改变。在一个科室里,可能就是需要一两个这样的人才帮科室做一些正向的科普宣传。

第四,我们的传播渠道变多了。以前病人会拿着报纸来看病,现在没有了,拿着手机就可以来了。现在很多的媒体,包括传统媒体、自媒体,还包括新兴的社交媒体等等,就医、看科普的途径越来越广,形式也越来越多,对我们来讲更应该去占领这个市场,我们不能让那些吸睛的标题、热门的话题把健康科普的节奏带坏了,把科普的道路带偏了。因为有些“科普”确实不科学、不专业,它的目的不在于普及健康知识,它是要抢占另外一部分市场,比如说产品、药、器械的销售推广,所以我们更要占领科普领域。

回归到仁济医院的具体实践上来,仁济做科普有氛围。仁济医院是1844年上海开埠以后的第一家西医医院,也是全国第二家西医医院。仁济医院骨子里就有济世天下的责任,从我们第二任院长合信编译的《医书五种》,把非常系统的西医医学知识普及到了中国;我们第一任华人西医师黄春甫,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推广牛痘接种。我们翻看史料时看到,他为了普及牛痘接种做了很多的工作,每周去不同的地方,宣传种牛痘有什么好处,向老百姓发传单,这就是科普的雏形。我们还向社会宣传外科消毒法、血吸虫病防治……仁济人将这些在骨子里、基因里镌刻着的科普基因一代代传承下来。这些年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些探索,我们跟社区、学校、企业做了一些长期的科普合作,仁济医院自己的媒体平台上发布大量科普作品,也与一些媒体强强联合打造精品科普栏目。

我们自己还打造了一批科普品牌,比如在2020年创办了“科普嘉年华”。做科普除了要有这份心,还真的要有那个力。如果你做科普没有接地气的语言,其实是做不好科普的。我们平时做科普,难点就在于很容易将科普做成了教科书,医生说出来的专业术语,老百姓是看不懂的。

如果我们平时把这些专业术语都分解细化成日常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老百姓听到这些术语时就能很快形成概念。我一直记得当时带着我做宣传的胡老师在科普腹腔镜手术时,思考如何让老百姓知道腹腔镜跟开腹的区别呢?他用了“钥匙孔”手术来形容腹腔镜手术,这就很形象了。只有钥匙孔的大小,大家脑子里一下子就有了画面。

但是,我们大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这种转化能力和传播技巧。为了提高科普传播技巧,培养这种转化能力,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科普工作,所以我们创办了“科普嘉年华”活动,两年来共征集超过250件作品。今年第三年,我们开办了“仁人科普创造营”,前两天刚刚结束评选。在116名选手中遴选出10位科普杰青和10位科普优青,计划由他们每年创作出10个科普作品,每个人带出5-10个年轻人做科普,科普的队伍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今年的116个选手当中,已经创作出的成熟作品就有87个。这样的科普氛围,有利于我们创作出科学的、专业的、权威的、更接地气的科普作品。

黄华:总结一下,闵书记其实是先从宏观大背景的视角和我们分享了一下现在做医疗科普工作有哪些优势,再从历史到现在,为我们回顾了仁济医院做科普工作的历程。我们再听听朱凡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朱凡:刚刚过去的周末,我特别的繁忙,收到了大概5、60个电话,有来自于我们医院医生的,也有我的同学,他们打电话给我,是什么事儿呢?就是刚才闵书记提到的,上海市职称晋升把科普也纳入了要求范围,以前科普是你愿意做、你热爱它去做,但是现在把它从必要变成必须。这些医生给我打电话90%的内容,因为瑞金医院确实蛮喜欢做科普的,他们会说前两年你帮我做电视台节目的视频有吗?瑞金医院今天就是医生们最重要的日子,副高和高级职称的竞聘,我非常同意闵书记刚刚说的,这是做医学科普最好的日子,我也觉得是最活跃的日子。

首先第一条原因,因为我们政策的支持。其实在2017年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呼吁了,在医院所有的大会、小会上跟我们的医生说,从现在开始一定要重视科普,为什么?因为在那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二等奖第一名,颁给了一本书科普书叫做《青光眼》,这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历史上第一次给科普。我也反复说,科普非常重要,你们也一定要重视起来,尤其是我们的青年医生。我是怎么打动他们的?首先我以我自己为例,我女儿在6、7岁的时候经常发热,当时我写了一篇孩子发烧应该怎么办?用我自己的从医经验。第一次发烧非常紧张,刚刚发烧就带到医院里看,结果反而造成了被传染,在医院里被其他的病人感染。第二次因为我自己听呼吸音感觉没什么,就没有去看,没想到是化脓性的扁桃体炎,必须吊针。当这篇科普发出去之后阅读量都是几百万。但是更为打动我们医院医生的是另外一个例子,我说你们都要升副高,当你升完副高你要干什么?开专家门诊,你开始要有自己的病人群体,你怎么去吸引自己的病人群体,做出自己的品牌?从科普开始。所以我每一年,当我们升完副高的名单出来,或者我们的高年资的主治医生,我都会去主动找他们,我说这对你是必须的,我们每个医生都要有自己的品牌,品牌的第一步要做科普。这个首先是政策的力量。

第二,刚才闵书记也提到健康中国的战略,包括二十大精神里面都有。其实我们整个医疗从一个治疗为主,已经开始在转变到预防为先。预防为先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医学科普的健康传播,以前可能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使然,大家挤出时间来做科普,当现在成为一个国家战略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该挺身而出。

第三,是一个更加客观的点,都说如今我们生活的是一个全媒体时代,每一个人最关注的重点,我想一定有健康问题,所以健康天然的就是一个流量之王。医学科普天然就是一个流量的聚焦点,所以所有的新媒体和传统的媒体都会特别喜欢来做医学科普。

我想这一定是好事情。刚才我听到主持人的提问里面说到底有问题吗?还是有的,比如我这两天蛮担心的,就是刚才我们说到的职称晋升里面对医学科普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要2000字。我当时就在想,2000字有多少人能够看下去?会不会严肃的科普会越来越多,反而会使医学科普的传播性和可读性受到影响?第二,原来做科普的是真正热爱做科普的这些医务人员,现在从必要到必须以后,是不是会出现海量的科普,而导致我们的信息过载,使大众在信息的接收和选择上也会出现问题?第三,更为重要的是,我觉得现在的科普还是缺少一些规范。有这样两个概念,一个叫做专家科普,还有一个叫做科普专家,大家更愿意听谁的科普?其实我们所有医疗机构,我们更推崇的是专家的科普。因为我们发现在我们做的所有医学科普里面有绝大一部分是在辟谣,为什么需要辟谣?就是因为医学科普的门槛太低了,好像会写字,东拼西凑就可以做医学科普。我觉得医学科普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需要有规范的系统、门槛,来使我们的医学科普能够得到更健康的发展。谢谢!

黄华:谢谢朱凡老师,朱凡老师不仅看到了国家战略引领的需要,还看到了目前切实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请傅主任。

傅丽丽:刚刚两位嘉宾已经介绍我们现在是一个医学科普传播非常好的时机。现在我们科普的传播内容和形式有很多,有文字、有图片、有绘画,有视频,也有相声,现在还流行脱口秀。前一段时间我看到葛均波院士、钟鸣教授都上了脱口秀,大家都非常喜欢。像这种形式多样的形式,目的就是为了把专业的科普知识通俗易懂地让我们的民众理解,我们做科普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把这些医学知识成为民众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改变大家不良的认知和不健康的习惯。

前些年医患矛盾、医患纠纷非常多,我们仔细分析,很多在于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有很多患者从网上,或者从其他非专业渠道找到了一些所谓的专业知识,然后对医疗措施进行质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把一些专业的理念能够让患者知晓,用什么样的形式让他们理解,这也是我们在做科普这些年经常会去反思的。

以前我刚到社工部的时候,我们会组织公益班车、公益课堂,请专家、教授在暑期开展专科疾病的科普讲座。我们医务社工要做的是评估,一是评估患者和家属他们想知道哪些科普知识,二是评估科普传播以后成效如何。有一次我问参加听课的家长,刚才那位专家讲完了以后,您学到了什么?家长说:“能听这个专家讲课可好了,我平时挂他几百元的号可能他只能和我讲几分钟,今天他讲了半小时,但说真的,我听完了还不太理解到底我该怎么做。”我们经常反思,需要用什么样的形式让我们的家长能够更好地学习到这些专业的知识,我们应该以需求为导向。因为我是儿科医院,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儿童,因此我们做科普地对象是针对儿童及其家长。我们面前的受众是孩子,我们的科普需要讲给孩子听,孩子如果能听懂了,那坐在孩子旁边的家长也一定能听懂。我们甚至规定了医护人员讲科普的PPT上需要有多少文字,要有多少图片,现场要有多少互动,有的专家说我布置的任务比他平时给研究生讲课还要难。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能够用家长听得懂的语言讲授,在现场我们引导孩子和家长跟医护人员互动,让他共同参与。

我们科普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针对已经患病的病人群体,让他们了解康复过程、治疗过程或者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中的一些知识。另外一个是针对健康人群的,那就是疾病的预防知识,这块工作也非常重要。特别儿童,这些年我们主要在做慢性病、罕见病的医学科普,第二块是做意外伤害的预防科普。我们发现很多的疾病没有办法预防,像白血病、肾脏病,发病机理非常多,你很难找到一个有效举措去预防。但是意外伤害却是可以预防,可以避免的。每年到了寒暑假车祸、溺水、烫伤、坠楼这些惨剧让我们看了非常心痛。

我们做儿童伤害预防科普的动机也是因为我们医院的郑继翠医生,现在她也成为一名科普网红。在2015年的时候,有一天我偶然在她的朋友圈看到一段文字“今天已经接收到第二个高坠伤的孩子了,原因是孩子坐在飘窗旁玩耍,窗没有锁住,孩子往后靠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如果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安全意识,教会家长在窗子上装一个限位器,就算孩子在飘窗旁玩,因为打不开窗了,也就能避免这些惨案的发生。我就跟郑医生说你能不能把你在临床上遇到的意外伤害事件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风险点在哪里,如何预防,哪怕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因为看到科普的案例避免了孩子意外的伤害发生,那我们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于是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从写预防意外伤害的科普文章到创作科普的童谣,从编写科普的绘本,再到我们的科普道具,我们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宣传意外伤害预防的知识,我们还培养了很多科普小达人,让小朋友自己学习了以后,去社区或学校里寻找有没有一些安全隐患。这样让孩子、家长共同参与以后,从被动接受科普知识到主动传播科普知识,从他们的意识提升到行为转变,真正把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内化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现在的科普形式非常多,如何让医学知识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重要工作。谢谢!

黄华:谢谢傅主任的发言。傅主任发言中有特别珍贵的一点——现在的科普内容来源是哪里,它是不是被大家真的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把它表达好。接下来听听邱总的观点。

邱智杰:谢谢前面几位老师的分享,我觉得公立医院这块做得特别优秀,我这边从更多私立医院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看待科普这件事的。

第一,对于我们来说,科普的的确确迎来了风口,就像电动车的行业,是非常好。为什么?因为以前我也做宣传工作,从三个角度讲。(一)以前请我们的医生写稿子,比较辛苦,要关系好一点他才愿意花时间,因为他看病没时间,还给你写稿子怎么行呢?现在不行了,现在我们不给他拍视频、推广他不开心,积极性很高。再加上前面几位老师提到的政府在评选医生的职称晋升方面又有非常好的条件,会再次加大他们的积极性,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普的核心就是我们的医生跟专家。(二)从市场工作的角度,或者宣传工作者的角度来说,科普已经成为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跟职能,去触达我们的客户。为什么这么说?比较赤裸裸地讲,我们做很多的推广涉及到医疗广告审批,你就不能明目张胆做广告,又不能卖药,都受限很多,因为我们的行业还是比较特殊的。我们这些部门就会把科普作为很好的载体,把信息能够传递给客户、患者、消费者等等。当然在传递的过程中,作为机构要做好把关,类似某田系比较狼性,反而会造成不良的效果。我们现在和睦家做的科普传播还是比较正统,我们有专门的团队把关医疗品质的传播。(三)可能公立医院院长比较忙一些,我们的管理层也非常重视。我记得我是2020年开始做和睦家的视频号,当时在上海做视频号的机构不多,因为那时候还不是流量的风口,大家还是以图文公众号的形式去推广,叫做推文的形式。在很早时候我们的管理层发现受众想要这种形式,为什么?消费者在变,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去看公众号文章不太看内容了,我基本上看公众号,看标题、排版好不好看,亮点看看就结束了。但是看视频号,我每天晚上睡觉放松一会,看看视频号,可能是各行各业的,吃的喝的玩的。我们把健康的信息基本上都以视频的形式传递,而短视频的形式是最佳的方式,短平快,拍摄方式都很方便,有比较专业的,我们也投入很多的人力、精力和财力包装我们的专家们,让他以很好的形态出现在手机屏幕上,也看到有些专家有很好的关注和流量。所以现在是非常好的黄金时期。

第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私立医院在专业的深度,因为我们没有院士,没有博导之类的,我们打的策略更多聚焦在热点,我们抓热点比较快。最近上海11号HPV9扩龄接种,我们团队马上科普出去了,打了四价能不能打九价,或者九价打了一半,国外回来的能不能打,诸如此类的传递给受众。我们私立医院比较敏捷,因为我们有团队专门运作这方面的工作,这是我们的优势。

现在做科普也越来越卷了,对我们的挑战更多是如何能够,前面闵老师讲的更专业、有深度的触达给我们的患者或者老百姓。因为学科方面,我们怎么样更好地去规划,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普通型的科普,专科型的病种,比较深的科普如何做,也是我们面临比较大的课题。前两天有一个企业跟我讲,你们能不能帮我们员工,一个很大的全球石油公司,他要听儿童的唐氏综合症,我说这个科目我们就没有,这个就是我们的劣势了。前阵子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找我们给他们做员工的直播,科普做心理健康,因为比较压抑,这个就是我们比较擅长的。在这块私立医院也有我们的灵活性,但是我们也缺少一些深度专家的资源。情况就是这样。

黄华:邱总为我们讲了私立医院做科普的思考,以及如何在商业社会让科普这件事情能够守正,并且专业、可持续。

其实刚刚各位发言都有说到做医疗科普这件事既是战略需要,也是民众需要。但这个事情可能还是需要一个方法论的。我们接下来就有请各位嘉宾和我们分享一下分发论问题,也就是如何具体开展医疗科普工作,可能有哪些方面要注意的。

闵建颖:刚才邱总讲到了我们三家公立医院都回避的一个问题。我们讲做科普时强调要去伪存真,要引领科普的正确方向,同时我们也要推广自己的学科,这个学科可能还不是医院内的强势学科。在没有深耕科普领域时,其实我们都知道媒体来找我们要做新闻的时候,往往是你这个学科最强的。

在自媒体迅速发展、健康科普受重视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做科普,只要你有这个心就能做科普。科普工作的本质一方面是向老百姓传递正确的科普健康知识、医学知识;另外一方面是宣传医院及学科,就像刚才朱凡讲到的,当你成为一个科普达人,成为一个网红,成为一个标签的时候,你就会代表这个医院的学科。当大家提起这个人时,比如说郑民华教授,提到他,人家就会想到瑞金腹腔镜。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大家并非为了做科普而做科普,而是有评价的体系,有一定的宣传需求。

从医院角度出发,我们是有审核机制的。举个例子,我是一个基层的医生,想发布我的科普作品,首先要通过科主任审核,科主任确认好后才通过系统发送到宣传部门。这篇文章、这个作品需要由科主任把关。科室党支部、宣传委员、通讯员同样可以把关。科普作品通过这样的两审制度审核后发布,确保了专业性和准确性,这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再来探讨科普知识是否能被大众接受。今年,我们与上海电视台合作,通过《医聊家》节目,推广科普知识。选择科普作品时,我们从多个角度出发考虑,比如上级单位的科普指标、科普怎么为医院的运营服务。

我们的宣传工作、科普工作始终紧紧围绕服务医院发展。我们的科普如果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在社会层面站得住脚,另一方面能够在医院发展中切实为科室服务,这样的科普是有价值,且有市场的。

黄华:谢谢闵书记。闵书记先和我们强调的是,科普首先要够专业,然后要让公众可接受;并且,科普工作还是要为医院服务的。有请朱凡老师。

朱凡:感觉闵书记从院领导的角度比较高屋建瓴地讲了一下医学科普怎么样为医院的重点工作服务,其实这个确实也是我们每一家医院,或者说每一个做医学科普的人需要考虑的。

我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说,我们瑞金医院在做医学科普的时候,主要考虑哪些问题。其实现在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微信也好、抖音也好、小红书也好,流量的关注点都分散了,如果要一个微信做10万+还是有点难的,但是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又不难,为什么?当你做一篇好的科普,分分钟就是10万+。在瑞金医院我们2013年开始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也是从2020年,抖音,应该说字节跳动对我们非常友好,给我们转流量,所以我们做的也比较早。抖音、小红书我们都是从医学科普,是作为最先探路的。

在做医学科普的时候,我想我们首先考虑的是选题,我们的选题第一是配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刚才邱总说的我们也在做,比如说做好解释工作,比如说三轮的间隔,比如HPV,我们也做了一篇“四价的疫苗打完以后九价的还能打吗”,包括闵书记刚才说的这个星期我们争议最多的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到底要降还是不降”,我们因为瑞金医院是高血压研究所,所谓当仁不让。在说降的那天晚上,我大概已经打了十几个电话了,因为我知道这一定是个争议,所以我已经搞清楚,第二天我会非常严格地来筛选这些媒体,哪些我们可以说,哪些媒体我们不接受他的采访。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跟老百姓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人提到130、80,这个确实跟我们之前说到的预防为先的国策是有利的。为什么国家卫健委又出来辟谣还是140、90,原来是因为140、90都只有15%的顺从性,所以降到130、80可能会有一点过于激进了。国家的政策是我们所有医疗机构当仁不让应当做科普的源起。第二,紧跟时令热点,趁热点、接地气,也是我们做的特别多的。我当时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宣传处一共6个人,每当有热播剧出来,或者好几个热播剧,我会分配不同的人看不同的剧,因为没有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是没有医院的,也没有一个故事是没有医疗的问题。我记得当时最火的是《延禧攻略》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高贵妃烫伤,前面一天晚上看完,我们第二天就推送,结果高贵妃本高就在我们的官微下面留言,也是分分钟10万+,也撬动了其他的媒体继续跟进。第三,回应患者的疑问。我们每个公号的背后是可以留言的,这些留言我们是非常关注,因为都是我们老百姓最想知道的问题,基本上这些留言我们会根据它排一个表,来回应社会的关切。这是从选题来说。

从内容来说,我想抓人、好懂,首先一定是直奔主题,逻辑清晰的,绝对不去考验读者的耐心。现在大家如果看抖音,发现有些人前面50秒都在不知所云,请你点赞以后才开始说干货,我们不是,公立医疗机构每次直奔主题,讲清楚今天医学科普是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第二,语言通俗和幽默,不啰嗦,绝不模棱两可。葛院士推出的新视频,我们有一位叫陈桢玥医生,她平时看上去还挺冷的,是个挺高冷的大美女,没想到她说脱口秀那么好。她的视频昨天跟我说转发量百万+,阅读量上千万了,当你语言幽默的时候一定能够做到传播更好。第三,科普的准确性。我前面也提到了,专家的科普最大的特色一定是准确,要把它说清楚。所以我们瑞金的科普有一个特点,经常后面会放很多引文,文献的检索和出处。第四,打比方,说人话,专业术语一定要通俗表达。真的来说医学的科普还是蛮有技巧的。

从版面,我们瑞金也非常重视。我们宣传处除了像我是医生,还有些中文系毕业的,新闻系毕业的,还有美术系毕业的,为了看这个版面,一定是干净,并且我们要求审美高级,所有的布局、结构、颜色的选取都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是一个读者轻阅读的时代,所以我们文字表达一定是图片化的,我们让科普的文章要有节奏的跳动起来。这是什么意思?我们人的视线在看文字的时候不会一行一行往下看,所以我们可能每隔5-6行就会用颜色让它跳出来,有一个点的词汇吸引你不断往下读,但是重要的是“字不要多,字不要多”,看到2000字的时候我当时想,完了,这怎么做。

重中之重是标题的选择。我们每天的官微,我要求每个人至少想一个标题,我对我自己的要求是想三个,所以我们每天的标题有10个,在这10个当中再来想哪个是最能吸引眼球的,说大实话的标题我们一律不通过,一律是疑问句、设问句、短句,比如说什么水果的热量最低?以前可能会说某某某水果,我们会加上“万万没想到原来是它”,其实有一点标题党,真的在海量科普阅读的时候,你会觉得标题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我们现在的“冬天到了,你洗澡的节奏对了吗”,这个当年也是我们一推出去变成了全网的爆红。我想瑞金医院做科普的时候还是非常用心的,和我们的私立医院一样的,包括闵书记说的,以前我们的科普文章就是单独的科普,后来我想不行,这个好像有点浪费了,所以我们会把这个病的专家门诊全部放在我们的科普后面,也是希望能够达到一个为我们中心工作服务的功能。谢谢!

黄华:谢谢朱凡老师,能看得出来一定是在一线工作,才能从实操层面如此细致地教我们如何做科普。有请傅主任。

傅丽丽:刚刚闵书记和朱老师说了我们在医院当中是怎么样从顶层设计开始发展医学科普。我们做科普有很多的作用和目的,从实操层面我们还是要关注的一点就是以需求为导向。我们做科普不仅是顺应着医院的发展需求,也要顺应学科和专业发展需求,另外还需要考虑医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当我们医生把医学知识通俗易懂地讲给患者听的时候,也是在和患者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很多科普做得好的医生,他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融洽的。

很多医生做科普是因为看到这些病人,因为不知道怎么照护,发生了一些并发症、或者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很着急,所以急切地想把这些正确的理念传播出去。很多的医生坐科普都是基于医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和对于病人的热爱。

我们还要关注的是患方的需求。特别是科普的内容、形式和掌握的程度,我们做科普的目的不是要让病人完全掌握这些专业的技能,而是要让病人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我们除了需求为导向,还有一个是需要多方共同来参与的队员合作模式。多方参与的主体除了医院内的医生、护士、检验、麻醉等等各个学科领域都要参与到科普传播当中来,还包括社会大众、爱心企业和学校。我们现在很注重医教结合,我们意外伤害预防的科普课程就和学校合作,到学校里建立了科普社团,给学生们培训了意外伤害预防的知识,再由班级卫生委员回到他所在的班级里把这些科普再传播出去,这样也让我们科普传播的面能够更广。

我们刚才说到参与主体当中,患者和他家属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对于健康都有一定影响,所以患者自己也要参与到疾病的康复和疾病的预防过程中来。

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就启动了儿童医学体验馆的建设项目,我们和地铁站共建,将梦想医学院建在我们医院旁边12号线顾戴路站里,也是将地铁作为共建主体参与到我们的科普当中来,借助地铁快速传播的载体,把我们的医学科普传播出去。我们让小朋友穿上小白大衣,模拟小医生,学习科普知识,通过互动式、体验式、参与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梦想医学院里学习医学科普知识,消除对医院的恐惧,产生对医学的兴趣,学习健康的理念。在现在的大健康时代,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整合更多社会资源,让我们把医学科普更好地传递。谢谢!

黄华:谢谢傅主任,傅主任补充说到了多方的需求,包括医生的需求、患者的需求、不同科室地需求,以及社会上更多主体地需求。有请邱总。

邱智杰:前面几位嘉宾分享的很多,我稍微谈谈在做科普的时候,最重要的对我们来说我非常赞同闵老师说的就是一个专业、安全。因为对于受众、群众来说,你传递的医学知识要正,要官方,所以在内部我们都会有一个审核的机制,这个审核机制也差不多,我们宣传市场同时负责一些商务、广告词的用语,科室会把关专业的出处,这样出去的品质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因为这个也涉及到宣传,像我们私立医院是受到监管部门比较重视的,所以我们还是非常注重这一块。

第二,做科普这件事情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我也不是学医的,也没有学公共管理卫生等等专业,但是在医疗行业从业之后,我天天看稿子,看科普,大家问我什么病挂什么科,我挺熟悉的。这就是我们健康中国的战略,大家都能够了解到医学的知识,做到预防,最终不希望大家看病已经晚了,还是做到预防。如果有病做一些术后的康复,自己在家里运动等等还是非常重要,这件事情对机构来说,对我们私立医院,对患者端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我们和睦家做科普的时候有一些策略和分工。一般全年都会排一个推广的宣传计划,按照每月,大家知道有很多高血压日、乙肝日,我们根据不同的主题策划好,需要提前准备稿子,无论是视频,还是图文,还是直播,现在直播也非常流行,各种手段跟方式都会去做,所以我们会排一个(计划表)。其次更重要的,我们对出品的品质,我们内部不停地迭代这些标准之后,开头是一镜到底,故事是一镜到底还是有些互动比较好,还是做动画形态,我们在企划方面想蛮多的心思。包括在收尾,是不是放个二维码,大家看的感兴趣可以扫一扫,这是老板的考核,叫转化率。但是我们还是有合规性在里面,让客户能够触达到我们,我们只是做触达,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技巧跟打法在里面的。

黄华:再次谢谢各位!不仅谢谢大家愿意坐在这里如此真诚地和我们分享,也谢谢大家在日常科普工作上用了很多心思,付出了很多爱。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科普工作会越来越好的。我们这场圆桌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