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89-2939-4181
您好,欢迎光临5睡 ♩ 三二一睡眠科技有限公司 ♩ 18923845781!
音乐能通过其音调影响人的情绪。在我国古代素来重“礼”“乐”。《乐记》中说:“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至则无怨。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里谈到了音乐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古希腊也十分重视音乐,认为E调安定,D调强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邪。亚里士多德推重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青年人。
然而,把音乐对动物行为活动和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科学研究还只是十八世纪以来的事情 。关于音乐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的情绪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试人的欣赏能力的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妒嫉等。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茨,以及后来的一些科学家曾对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进行过深入而详尽的研究。他们发现一根听神经纤维只接收和传导相应的一种频率的音响。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进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有人研究认为声音可以使肌肉增加力量。快速的和愉快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还有人发现,在音调完全和谐或音乐的强度猛然更换时以及一曲乐调将终结时,脉搏和呼吸速度变快。又有人研究认为忧伤的音乐使脉率变缓,欢快的音乐则使脉率变快。
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活动。因此,人们就能够用音乐来改善和调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代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看作是一种艺术,而且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而不是病态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体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音乐对于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声音,而且是一种有一定意义的声音的组合,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工具。因此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音乐治疗者的努力,而且也要病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近年来,欧美各国音乐治疗已被广泛使用,许多医院、养老院和康复机构,都采用音乐治疗。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症患者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能使血压降低10—12mmhg;让产妇听音乐,能解除产妇烦躁不安的心情,有利于分娩。英国剑桥大学的口腔治疗室还用音乐代替麻醉药,成功地为二百多个病人拔去病牙。在治疗忧郁型和狂躁型的精神病患者中,音乐更是被广泛运用。
音乐的乐器音色、乐队的和声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影响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例如小提琴比大提琴的音色就要明亮,大提琴就要比小提琴的音色显得低沉,所以圣桑所创作的《天鹅之死》的音乐选择了大提琴的音色来演奏决不是偶然的。同样描写天鹅的舞曲《四小天鹅》,由于要表现的是小天鹅天真、活泼、顽皮性格特点,所以乐队演奏该乐曲的时候是以管乐器为主,因为管乐相对弦乐而言,在弹性和力度上的表现力更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从和声的因素来看,协和的和声肯定要比不协和的和声显得明亮,同样是描写月光,贝多芬和德彪西两个人的《月光》在和声上的差异就形成了非常不同的情绪基调,前者听去显得明朗,开阔,让人暇思无穷,但后者就听上去朦胧奇幻,让人觉得捉摸不定。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这些因为和声因素所造成的听觉感受差异性对病人情绪心理将造成不同的影响,治疗师是一定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酌情考虑的。
除了这些提到的音乐元素,另外还有诸多的因素例如音高、调式调性、配器、节奏、音量大小等等等等,如果是歌曲的话还包括歌词的内容。这些音乐的不同因素对人情绪心理的影响,对音乐治疗师的治疗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