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89-2939-4181
您好,欢迎光临5睡 ♩ 三二一睡眠科技有限公司 ♩ 18923845781!
心理学家、家长和教师需要牢记一点:孩子们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在乎自己的声誉,也更努力去管理它们。全文摘编如下:
成年人往往羞于向别人求助。因为这会让人感觉自己很脆弱。毕竟,只要一开口问路,就暴露了你可能迷路了。寻求别人的帮助会让一个人觉得是把自己的无能公之于众。
小朋友也有“大自尊”
新研究表明,年幼的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不会在学校寻求帮助——而且同样是出于上述原因。
心理学家一直认为,孩子到9岁左右才会开始在意自己的声誉和同龄人对自己的看法。但过去几年的一系列发现驳斥了这一假设。这项研究表明,哪怕是5岁的孩子也非常在意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事实上,孩子们有时甚至会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聪明而在简单的游戏中作弊。
我们的研究表明,早在7岁时,孩子们就开始把寻求帮助与在别人面前显得无能联系起来。他们对声誉的担忧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每个孩子都会有在课堂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他们因为同学正看着自己而不敢求助,学习就会受到影响。
为更多了解孩子们对声誉的看法,我们运用了一种来自发展心理学的经典技巧。在多项研究中,我们让576名年龄在4至9岁的儿童预测一个故事中两个孩子的行为。其中一个孩子希望自己真的聪明,而另一个孩子只想让别人觉得自己聪明。在一项研究中,我们告诉孩子们,他俩考试都没考好。然后我们问,谁更有可能在课上举手向老师求助。
4岁孩子认为,这两个孩子会寻求帮助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但七八岁的孩子们认为,希望自己看起来聪明的孩子寻求帮助的可能性更低。孩子们有这种预期,其实是在考虑孩子在同龄人面前会如何表现。孩子们还认为,如果是私下求助老师,那么这两个角色寻求帮助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我们还向孩子们提问了关于其他情境的问题。我们发现,关于哪些行为可能让一个人显得不那么聪明,孩子们有着敏锐的认识。
教育者巧用“小心机”
鉴于我们的发现,当孩子们自己是陷于困境的人时,如果他们担心声誉,可能也不会求助别人。
如果是这样,这种不愿在他人在场时寻求帮助的态度可能会严重阻碍学业进步。要想在任何领域取得进步,我们都必须勤奋努力,承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即使这些任务可能导致困难或失败),并提出问题。当一个人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时,所有这些努力都可能十分困难。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障碍?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通过强调这样做的好处来鼓励他们求助。但这可能对儿童没效果,因为他们主要关心的是自己可能显得无能。研究表明,我们可能低估了其他人在寻求帮助时的不自在。
因为爱惜声誉而形成的障碍,可能也要从保护声誉的角度才能化解。首先,大人应该减轻求助可能付出的社交代价。例如,老师可以允许孩子们做小组活动时进行一对一交谈,从而让他们有更多机会私下求助。
这种做法还可以配合其他一些措施,让学生把当众发问看做是正常的、正面的行为。例如,老师可以创造各种活动,让每个学生成为不同主题的“专家”,然后孩子们必须相互求助才能掌握所有信息。如果求助被视作一种常见的课堂活动,孩子们就不太会认为这是能力高低的反映。
寻求帮助还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有益的社会行为。家长们可以说,孩子的提问引发了一场很有价值的对话,让全家人有机会一起讨论和学到东西。此外,大人可以因为孩子求助而称赞他们。这种夸赞会让孩子知道大人很重视求助的意愿,而不仅仅是轻松得来的成功。
心理学家、家长和教师需要牢记一点:孩子们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在乎自己的声誉,也更努力去管理它们。